恒鼎国际

全球移民热线 400- 8118-152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退休哪是变老?分明是人生“狂飙”的第二次出发!各国养老制度大揭秘!

2025-09-18 18:54:50 作者:恒鼎出国 浏览:4256 次

众所周知,步入中年阶段,人们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思考:自身未来的退休生活将呈现何种图景?是选择提前退休,开启环游世界的旅程,还是继续留在长期生活的城市,安享平稳闲适的晚年?实际上,这一问题的答案与个人所处国家的制度体系紧密相连。


各国在退休年龄设定、养老金制度架构以及老年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能否真正实现随心所欲的退休安排,即能否毫无顾虑地“说走就走”。


基于此,本文将聚焦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深入剖析其养老政策与实践模式,借此展现世界不同地区多样化的养老方式。期望通过这一探讨,能够启发您重新审视并规划未来的退休选择。在此,不妨也思考一下:从长远视角出发,您最倾向于在哪个国家度过自己的退休时光?


2222222222222.png


1:美国:退休时间自己做主在美国

养老金制度的核心构成部分为社会保障福利计划,即社会安全金(Social Security)体系。针对1960年及之后出生的人群,其获取全额社会保障养老金的法定退休年龄设定为67岁。


然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设计上展现出较高的灵活性:若参保者因资金需求迫切,可选择在62岁时提前申领养老金,但此举将导致每月领取金额相应减少,具体降幅约为全额的30%;


反之,若参保者选择延迟退休,直至70岁才开始领取养老金,则每月可获得的养老金金额将有所增加,增幅范围大致在24%至32%之间。根据美国社会安全管理局发布的统计数据,目前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参保者选择在62岁这一最早可申领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这一选择背后的动因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健康状况不佳、迫切需要现金流支持以及个人倾向于提前享受退休生活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所提供的这种自由选择机制,为参保者提供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退休规划的空间。


444444444444444444.png


2:加拿大:保障与激励兼顾
加拿大的公共养老金制度由两大核心支柱构成,即加拿大退休金计划(Canada Pension Plan,CPP)与老年保障金计划(Old Age Security,OAS)。CPP作为缴费型养老金计划,其待遇水平与参保人的缴费基数及缴费年限呈正相关关系。该计划的标准领取年龄设定为65周岁,但参保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提前或延迟领取:


若选择在60周岁提前领取,养老金待遇将按特定比例扣减;若延迟至70周岁领取,则每月可获得显著增额的养老金。OAS作为非缴费型社会福利计划,其领取资格主要基于居住年限与年龄条件。凡在加拿大境内累计居住满10年且年满65周岁的公民或永久居民,即使无就业记录亦可申领基础养老金。累计居住满40年者,可获得全额养老金待遇。


该计划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普惠性基础保障+激励性长效机制"的双重体系:既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又通过居住年限挂钩机制鼓励长期居留。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数据,当前超过35%的加拿大家庭将CPP与OAS作为退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联邦政府持续推动企业年金计划(Registered Pension Plan)与个人储蓄计划(Registered Retirement Savings Plan)的协同发展,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引导居民建立补充性养老储备。


6666666666666666.png


3:英国:国家兜底,储蓄多元

当前,英国国家基本养老金(State Pension)的法定领取年龄设定为66周岁,且政府已制定规划,拟在未来分阶段将该年龄门槛逐步上调至67周岁乃至68周岁。与其他部分国家不同,英国的养老金制度体系凸显出多元化储蓄的显著特征。


在该制度框架下,国家基本养老金仅作为基础保障层,而退休人员实际生活品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养老金计划(Occupational Pension Schemes)与个人养老金计划(Personal Pension Plans)的补充支持力度。为进一步扩大养老金覆盖范围、提升国民储蓄意愿,英国政府创新性地推行了“自动注册”(Auto-Enrolment)政策。依据该政策要求,雇主负有将符合条件的雇员自动纳入企业养老金计划的法定义务,雇员若选择不参与该计划,则需主动办理退出手续。


得益于这一政策的有效实施,英国养老金的参保覆盖率实现了显著跃升。据英国政府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英国在职人员中参与职业养老金计划的比例已超过80%。这一制度设计的优势在于:国家通过基本养老金提供底线安全保障,而个人与企业则共同承担起提升养老保障水平的责任,从而构建起更为稳健、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体系。


444444444444444444.png


4:澳大利亚:全球样板的强制储蓄

澳大利亚的养老金体系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为典范范例。其中,政府主导的Age Pension(老年养老金)作为该体系的基础性保障,其领取资格年龄已逐步调整至67周岁。更为核心的组成部分是Superannuation(职业养老金)制度,该制度明确规定,雇主必须按照员工工资的至少11%的比例进行强制性缴存至其养老金账户,且这一比例计划在未来逐步提升至12%。


此部分资金完全归属于员工个人所有,员工在达到退休年龄时,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一次性全额提取或分期领取作为退休后的持续收入来源。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已有超过90%的劳动人口参与到Superannuation制度中。该制度的核心优势在于,它确保了每位退休人员都能拥有一笔自主支配的储蓄,从而有效减轻了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显著增强了养老金体系的长期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7777777777777777.png


5:新西兰:最公平的普惠制度
新西兰实施的NZ Super(新西兰超级年金计划)是一项独具特色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根据该制度规定,符合条件的公民或居民在年满65周岁且满足法定居住年限要求(通常为累计居住满20年,其中至少包含10年20周岁后的居住期)后,即可获得政府全额支付的养老金,无需通过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方式积累权益。


该制度的养老金给付标准与个人缴费记录完全脱钩,仅依据居住年限确定具体金额。这种普惠型设计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确保不同职业群体(包括全职雇员、个体经营者及非就业家庭成员)均能获得平等的养老保障。基于上述制度特性,新西兰在国际移民群体中形成了显著的养老吸引力,其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与宜居的自然环境、舒缓的生活节奏形成协同效应,使该国成为全球范围内颇具竞争力的养老目的地选择。


5555555555555555.png


6:日本:老龄化社会的新解法
日本现行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涵盖国民年金与厚生年金两大体系,其标准领取年龄设定为65周岁。依据现行政策,参保人可选择提前至60周岁开始领取养老金,但每月领取金额将按既定比例相应折减;若推迟至70周岁领取,则每月领取金额可获得增额调整。


在人口结构层面,日本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为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日本政府通过立法形式推行"银色人才"再就业政策,明确要求企业为65周岁以上劳动者提供延续职业生命的制度保障。


据OECD统计数据显示,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已突破20%阈值,该指标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位居前列。从社会效应分析,该制度设计实现了多重效益:一方面通过延续劳动契约关系,为老年群体构建了稳定的收入保障体系;另一方面通过维持规律性的社会参与,有效缓解了退休综合征等老龄化社会问题,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活跃老龄化"实践模式。


0000000000000000.png


7:新加坡:公积金撑起稳健养老
新加坡的养老保障制度呈现出显著的独特性,与多数国家的传统模式存在明显差异。该国未设立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养老金体系,其核心机制为中央公积金制度(Central Provident Fund, CPF)。在这一制度框架下,雇员与雇主需按月共同缴纳一定比例的资金,该资金直接计入雇员个人账户。


雇员达到65岁法定退休年龄后,可按月领取账户内累积的资金。从制度本质来看,中央公积金制度属于“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障模式,其优势在于不会给政府财政带来显著的长期负担。新加坡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为63岁,根据政策规划,该年龄将于2026年逐步调整至64岁,并最终在2030年达到65岁。


与此同时,新加坡还实施了“重雇制度”(Re-employment Scheme),该制度要求企业为达到退休年龄但仍有工作意愿的员工提供再就业机会,再雇佣期限可延续至70岁。这种制度设计使新加坡老年群体在保持劳动参与的同时,能够从65岁起获得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该模式的显著优势在于其制度稳健性与自给性,同时有效维持了较高的老年劳动参与率,形成了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


333333333333333333.png


各国所推行的养老金制度,均蕴含着各自独特的制度理念与显著优势。深入剖析这些国家的养老制度体系后,我们不难发现,养老问题绝非简单的数字堆砌与政策罗列,它直接关联着个人未来数十年间的生活模式与质量。


对于退休时机的选择,是倾向于提前退休以享受自由惬意的生活,还是愿意延长工作年限以换取更为优厚的养老保障,不同个体基于自身情况会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然而,存在一个共通且不容忽视的关键要点:唯有提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切实掌握未来养老选择的主动权,确保自身养老生活符合预期。无论个人对于未来养老生活有着怎样具体而细致的设想,都必然需要以特定的身份资格以及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坚实支撑。